荷蘭求職上岸記(一) – 成功的求職都是相似的
「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 ——《安娜·卡列尼娜》
大文豪托爾斯泰用這句話來表示幸福的家庭都有近似的樣貌,而不幸的家庭則各有各的緣由。 從這樣的角度來看,找工作這件事也一樣,從丟出履歷到拿到offer,除了專業技能與職缺要互相匹配外、面試的表現、人格特質與團隊的契合、主管的偏好、乃至於最終最終,沒有早一步也沒有晚一步,公司與應徵者恰巧各取所需同意簽下契約,成功的求職歷程需要每個環節都恰好不出差錯。反之,只要有個地方碰巧錯過,哪怕是公司就這麼剛好在面試到自己之前碰到了個各項條件都與自己相去不遠的應徵者,這次求職的機會可能就這麼飛了。 因此,就讓我造樣造句一下吧:「成功的求職都是相似的,失敗的求職各有各的失敗。」
找工作這樣的歷程,在自己的國家就可能充滿波折,更何況是人在異鄉呢?
所以紀錄一下自己在荷蘭求職上岸的心路歷程,如果你是以下群體(當然不是也沒有關係),希望你能從我的經驗中得到一點幫助:
- 剛在荷蘭畢業求職的學生
- 來荷蘭尋找機會的職業人士
- 還沒出國但正在想著前往海外發展的野心家
苦海無涯,工作上岸
很幸運地,在從荷蘭MBA畢業後兩個月內,我收到了自己還算滿意的offer從求職苦海中上了岸。但哪怕是這樣短短的時間,我也是心態炸裂不只一回,甚至感到喪失動力覺得沒有希望。 所以,在正式進入求職之前,做好充分心理準備並了解自己將面對怎麼樣的過程是最重要的第一步。
良好心理建設是尋找工作的第一步
正如開頭所說,想要求職成功,有許多的細節需要照顧,我個人大致分為以下幾項:
- 志向的選擇
- 時機與運氣
- 技能配對
- 人格特質
- 薪資待遇
但在討論這些之前,首先需要關注的是求職過程中對個人心理健康的前置準備,畢竟在荷蘭求職這件事曠日廢時,勢必面臨到各種花式拒絕,而良好的心理健康可以我們在這過程中走的更遠、同時有穩定的表現。
被拒絕並不是自己的問題
首先,這是我們需要記住的事情:「被拒絕並不是自己不夠好。」 就像文章開頭說的,在荷蘭求職過程中,有千千萬萬個理由可能導致公司對求職者發出拒絕信,被拒絕是普遍的現象,大部分的情況下被拒絕無關乎個人履歷、資質的優劣。 根據身邊MBA群體以及學校職涯中心非正式的統計,一般情況下我們這些國際求職者需要投30次履歷才能收到1次面試邀請,平均需要投300次履歷才能成功求職上岸。 換言之,求職者需要經歷十多次面試、數百次的被拒才會換得一份工作offer,所以被拒絕才是常態。 我們不用糾結在每一次的拒絕,相反的,了解求職道路的漫長、專注提升自己的履歷—面試轉換率、好好在求職階段維持身心健康的生活,才是度過這個艱困過程的基礎。
我可能要花多久時間找工作?
在荷蘭(又或者說多數的歐洲國家),求職的時間可以拉到非常的長,從開始準備到正式開始工作可能花費半年到一年。
理想的情況下,整個求職的時間軸會長這樣:
1. 第1~2個月—準備階段 — 決定目標職缺 — 準備數版履歷 — 尋求建議並嘗試投遞
2. 第3個月—嘗試與修正 — 獲得第一階段面試機會 — 觀察履歷—面試轉換率 — 最佳化履歷
3. 第4~5個月—密集面試 — 履歷—面試轉換率逐漸穩定 — 獲得多個面試機會 — 進入複試階段
4. 第6個月~—取得offer與薪資談判 : 收到第一份offer — 談判薪資 — 在多個offer中進行抉擇 — 申請工作簽證與onboard
當然依照個人規劃、是否有工作經驗、目標產業、職缺類型,這個時間軸可能縮短或延長,但基本上,在荷蘭的求職者都會需要經歷這些階段才能成功就職。 這六個月起跳的生活,食衣住行育樂都還是要好好照顧。因此,怎麼去規劃生活步調的平衡、經濟上的安排、乃至於避免鬥志與身心狀況的損耗,都是在正式步入求職階段前需要好好思考的題目。
我的建議:求職只是生活的一隅
目前為止,我們已經對在荷蘭的求職過程有了一定的概念。在可預期至少180天的日子中,我們要面對各種拒絕信、無聲卡並充滿挫折,但請一定要記得,這只是生活的一部分,有沒有工作並不是日子的全部。 就像求學與工作一樣,作為一個全職求職者,你不需要一天24小時都窩在電腦前刷職缺、寫Cover letter、準備面試,相反的,在清楚了解求職各階段的課題與目標後,畫出一個明確的時間段讓自己投入到求職活動中(我自己是5~8小時),其餘時間留給自己閱讀、學習、休閒、外出走走。 畢竟都已經離鄉背井到海外發展,真的不要過度折磨自己,維持生活步調的平衡、給自己一些彈性才能走得穩並走得長遠。
至於要怎麼在這過程中維持自己的專注,可以參考我之前的文章《在注意力稀缺的時代喚回專注》。
接下來,我們會繼續討論在求職過程的三大階段中我們該注意什麼,又應該怎麼讓自己準備的更充分。